四川崇州特产: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的川崇产道基本介绍
道明竹编,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特产。州特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明竹竹资源丰富,川崇产道该镇竹编历史悠久,州特编制材料、明竹工艺独特,川崇产道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州特所产竹编造型别致,明竹精巧细腻,川崇产道经久耐用。州特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竹“道明日用竹编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崇产道
道明竹编的州特产品特点有哪些?
材料特质。道明竹编的明竹原料,一般是生长3年左右的慈竹。这一时期的慈竹由于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同时,百笳竹为辅。慈竹的“慈”顾名思义,慈软柔和。这种竹,节长,质细,性糍,富有弹性,可多层启剥,不易折断,编出的竹制品,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
竹编艺人精心选择生长二至三年左右的慈竹,去头弃尾,选用中间几节色泽一致、无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下料成竹筒,然后刮青去节,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
工艺特质。编制产品时大体按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循序渐进。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将竹片或竹丝用天然植物草木染色后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风格特质。道明竹编特殊的工艺,使产品形成了一个共同风格: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经纬比例恰当、图案清晰、色彩丰富、工艺精美。瓷胎竹编选料精、竹篾细、紧贴胎、藏头密。
实用特质。平面竹编的扇子、晒簟、凉席、枕席和瓷胎竹编的茶具、器皿等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立体竹编的筐、篼、箩、篮等则是经久耐用的生产用品。
观赏特质。以字画为主的平面竹编深受文人雅士青睐。供装饰、包装用或具有艺术造型供摆设用的立体竹编,还有旅游小商品等等则具有生活和工艺品的双重价值。
道明竹编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道明地处古江源县(相当于崇州市)境内。公元3-5世纪时的晋代历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述到江源县时写道:“江源县: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安汉,上、下朱邑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道明位于下朱邑(即下朱亭)境内。这里用麻纱织出的黄润细布都用“羌筒”装起来出售。“羌筒”是以羌竹作筒,是当时用来包装黄润细布的竹制品。可见江源先民在公元5世纪前就掌握了经纬交错的织造技艺,为以竹为料进行编织积累了经验,而且他们当时就懂得利用竹制品来增加麻织品的附加值。凡此种种,都是道明竹编形成的历史基因。及至公元10-13世纪的宋代,陆游到道明白塔寺造访时遇天气变化,也忙拿了一顶当地产的竹笠来遮雨。到17世纪清朝开始,道明竹编真正成为一种工艺产品。20世纪初的民国《崇庆县志》称:“崇庆之竹编名扬省内外,实赖道明方有所得也。”远在17世纪清朝开国之初,当地农民即以扭蔑绳,编鸳篼、撮箕、箩筐、筛筛、笼笆为常事。部分农民还以此为业,使之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编出斗笠、凉席、素篼、花篼、提篼等,销售邻近诸县。道明竹编便成为老百姓购买竹编产品的首选,流传下来。20世纪初的清末,道明出产的竹编儿童玩具还曾获得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世纪初到中叶的清道光咸丰年间,崇庆州(后称崇州市)人张国正酷爱竹编,在学习总结丰富的道明竹编的基础上,将竹篾越划越薄、竹丝越劈越细,器具编织得越来越精致。渐渐地,竹丝细得没有了骨力,张国正就选用瓷器、漆器来作为底胎,让竹编依附在胎上,使竹编技艺从无胎成型进入有胎依附的新阶段,瓷胎竹编的前身——有胎竹编诞生了,从而开创了独特的竹编工艺新产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道明竹编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镇4700多户农民,就有3200多户擅长竹编技艺,不少农民成为能工巧匠,其精湛技艺,令人目呆。产品已由解放初期的多种提篼,发展成为各式篼、篮、盘、碗、灯、扇、盒、盆等300多个品种,还由单一素色,发展为具有红、黄、蓝、黑等不同色彩的彩色竹编。技艺上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再贯以穿、插、钉、锁、缠、套等多种手法,因而造型美观,样式新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中,北京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等先后到道明拍摄过《竹编之乡》的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竹编》。2007年8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栏拍摄了《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的获奖荣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道明竹编先后获得如下殊荣:
1985年,成都市文化局授予道明镇“特色文化之乡(竹编之乡)”称号。
1995年,道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
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道明镇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工艺之乡”。
1999年,在成都市旅游纪念品征集评选活动中,道明紫砂壶竹编茶具获一等奖。
2004年,道明镇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收入其主编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概览》一书。
2007年,“道明竹编”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道明日用竹编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道明竹编传承人赵思进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责任编辑:知识常识)
-
鱼秋干巴夫腌制的的步骤如下。1、鱼肉洗净后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20分钟,去除血水和腥味。2、将腌制料盐、白糖、料酒、生姜、葱、干辣椒、花椒)混合在一起,制成腌鱼的调料汁。3、把鱼片放入调料汁中,搅拌均 ...[详细]
-
当然鲤鱼了 鲫鱼肉质粗糙没什么肉 我老家即鱼在市场上卖没人会买,都卖鲤鱼的人多,鲫鱼不值钱 没肉 肉太薄 没有鲤鱼好吃 没有吃头,鲤鱼比鲫鱼肉多丰满 个头大 漂亮 肉质香 从古文民的糖醋鲤鱼 酸菜鲤鱼 ...[详细]
-
1、糯米粉之驴打滚。食材:糯米粉适量,黄豆面适量,红豆沙适量,温水适量。做法:1)糯米粉倒入容器,加入适量温水。2)揉成光滑滋腻的面团。3)在盘底抹一层香油,将面放在盘中,包上保鲜膜。4)上锅蒸,20 ...[详细]
-
空心菜,山楂,黑木耳,菌菇类食物,大枣,桂圆,莲子,山楂,核桃等的食物有活血功效。: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 ...[详细]
-
主料猪上肉250克攸县香干3个辅料红辣椒3个香葱3根大蒜3粒生姜1块配料郫县豆瓣半汤匙老干妈豆豉半汤匙海天一品鲜酱油1.5汤匙料酒3茶匙花生油适量鸡粉半茶匙微辣口味炒工艺十分钟耗时普通难度香干炒肉的做 ...[详细]
-
1、糯米粉之驴打滚。食材:糯米粉适量,黄豆面适量,红豆沙适量,温水适量。做法:1)糯米粉倒入容器,加入适量温水。2)揉成光滑滋腻的面团。3)在盘底抹一层香油,将面放在盘中,包上保鲜膜。4)上锅蒸,20 ...[详细]
-
汽水肉我之前还是听我老婆说过的,她就是一个湖北荆州人,汽水肉是他们那里的家常菜。在知道这个家常菜之前,我印象中跟“汽水”这个词有点关系的好像就是可乐鸡翅了,不过汽水肉完全是两回事,它是一种像嫩豆腐一样 ...[详细]
-
九菜虾仁的做法有很多种,下面来介绍一道九菜虾仁馅饼做法:准备:九菜,虾仁,鸡蛋,胡萝卜,面粉适量做馅饼的第1步先和面。第一步:和面拿一个小盆,放入普通面粉200克,加入酵母3克,白糖5克,加入酵母和白 ...[详细]
-
爆炒牛百叶的做法 材料主料:牛百叶,大蒜,大葱配料:豆瓣酱,糖,生抽,生姜丝,蒜头碎,鸡粉做法1、牛百叶汆熟。2、热锅热油,下姜丝蒜头爆香。3、接着下豆瓣酱炒出红油,再下大葱。4、然后下牛百叶翻炒。5 ...[详细]
-
1、白菜炖豆腐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有豆腐北),大白菜等。在我国各地随处可见。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易得,是一种常见的食物。2、地三鲜是一道东北传统名菜。地三鲜制作材料是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 ...[详细]